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FB耐用号 >
相信我,一定要研究Facebook:跨境电商获客的“隐
2025-10-26 21:19FB耐用号 人已围观
简介大家好,我是Robin。 最近总有朋友问我,跨境电商的客户到底从哪里来?我的答案很简单,但你可能不信: 一定要去研究Facebook这个平台。 老实说,我懂的只是皮毛,但就是这皮毛的实...
大家好,我是Robin。
最近总有朋友问我,跨境电商的客户到底从哪里来?我的答案很简单,但你可能不信:一定要去研究Facebook这个平台。
老实说,我懂的只是皮毛,但就是这“皮毛”的实践,确实让我拿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结果。今天,我就不藏着掖着,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目前在Facebook上跑通的获客逻辑和几个小技巧。
投入产出比惊人:速推带来的第一桶金
先给大家看一个最近的案例(请看图1、图2、图3):
这个客户,就是通过Facebook的**“速推”(Boost Post)功能投流来的。最终的成交金额是736 USD**,刨去成本,利润率稳定在20%。






你可能会觉得,这有什么稀奇的?关键在于我的投入:每天我只花了二三十人民币去投流。
是的,你没听错。没有复杂的广告策略,没有高深的A/B测试,我用的就是最简单、最直接的“速推”。
核心逻辑是什么?
1.内容为王:速推的本质是放大你现有的优质内容。我的“小技巧”其实就是把内容做精准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具体的“速推”内容优化思路,可以翻看我上一条帖子,里面有详细拆解。
2.低成本验证:每天二三十块钱,足够你测试出哪些内容、哪些受众是有效的。一旦跑通,果断放大投入。
这个案例证明,Facebook的流量池对于跨境电商来说,依然是一个投入产出比惊人的“隐形金矿”。
免费且高效:Facebook上的“野路子”获客法
当然,不是所有人都想一开始就花钱投流。Facebook的强大之处在于,它提供了大量免费、高效的获客渠道。只要你肯花时间、花精力,就能搭建起一个源源不断的客户池。
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种“野路子”获客方式:
1. 关键词搜索:找到你的“精准鱼塘”
Facebook的搜索功能,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。
•定位行业相关关键词:输入你的产品或行业关键词,例如“CNC Machining Service”或“Custom Packaging”,然后筛选“小组”(Groups)和“帖子”(Posts)。
•精准找到匹配产品的客户群体和小组:这些小组就是你的“精准鱼塘”。客户在里面提出的需求,往往是最真实、最迫切的。
•从小组需求切入,直接私信沟通:不要发硬广,而是以“提供解决方案”的姿态切入。例如,看到有人问“哪里可以找到可靠的供应商”,你可以私信他:“我看到你在找XX,我们正好是做这个的,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建议。”
•引导至WhatsApp深化联系:Facebook的私信是建立初次信任的桥梁,但最终的成交和长期跟进,最好引导到更专业的沟通工具,比如WhatsApp。
2. 私信高回复:把Facebook当成“小红书”来运营
Facebook的用户生态有一个特点:它和国内的小红书有些类似,用户对于私信的接受度非常高。
•内容精准是关键:只要你的私信内容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的,回复率会远超你想象。
•避免营销感:私信要像朋友推荐,而不是像推销员。例如,不要说“买我的产品”,而要说“这个方案可能对你有帮助”。
3. 评论区挖客:在同行碗里抢饭吃
这是一个非常高效,但需要一定执行力的策略。
•关注同行最新热门帖子:找到你的竞争对手,或者行业内的大V,关注他们最新、互动量高的帖子。
•在评论区锁定对产品感兴趣的潜在客户:仔细阅读评论。那些问价格的、问细节的、表示“我也需要”的,都是高意向的潜在客户。
•主动发送私信触达:立即私信他们,内容可以基于他们的评论,例如:“我看到你刚才在XX的帖子下询问关于XX的问题,我们正好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/产品,方便聊一下吗?”


打造“不患得患失”的跨境心态
最后,我想聊聊心态。
做跨境,最怕的就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客户身上,一旦没成交就焦虑、患得患失。
当你通过Facebook等渠道,把你的客户池做大了之后,这种心态就会彻底改变。
你不会再患得患失,不会再想着“这个客户没成交怎么办”,因为你清楚地知道:还有更多的客户在排队等着你去沟通。
Facebook是一个巨大的宝藏,它需要的不是你有多高的技术,而是你有多强的执行力和持续学习的心态。
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带来启发。如果你有更多关于Facebook获客的经验,欢迎在评论区交流!
Tags:


